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百二十五章 弹劾 - 第1页
bbwx2.com
    南唐国主李璟因为陈觉矫诏,冯延鲁失策打了败仗,所以就打算追究这俩人的责任,准备把他们杀了,其他的人就都赦免了。御史江文蔚本来是中原文士,和韩熙载在当时都享有盛名,韩熙载投奔南唐,江文蔚因为安重荣叛乱受到牵连,为了避祸,也逃到了南方。李璟自己也是个才子,所以对他的文字很欣赏,就让他做了御史,就是个专门管提意见的官。现在,江文蔚看到李璟只是追究陈觉、冯延鲁的责任,而没有追究冯延巳和魏岑,心里大为不平,于是就上书弹劾冯魏二人。

    江文蔚写的这道奏表是一篇长文,有好几千字呢,古人惜字如金,下笔千言就是一篇雄文了,比如骆宾王的《讨武曌檄》,才不过五百多字,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也不过七百多字,这江文蔚写一篇弹劾文章竟然有几千字,那说的是相当的淋漓痛快,其核心内容大致如下:

    我听说赏罚之事,一向为帝王所重视,赏可以吸引君子,罚可以驱逐小人,陛下登基以来,所信任重用的就是冯延巳、冯延鲁、魏岑、陈觉这四个人,他们四个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,而且是一下子就提到了高位,这帮家伙没有向陛下举荐一位贤臣,只知道任用一帮小人,这帮人在外掌握兵权,在朝内也是手握大权。部队要打胜仗,必须要内部和睦,但是这四个家伙,却为了给自己捞好处,不停地更换将领,结果使国家的精锐部队遭受失败,粮食兵甲都给了敌人,搞得被邻邦耻笑。现在陈觉、冯延鲁虽然将要伏法,但是冯延巳、魏岑还在,这祸根不除,早晚还要生出枝节来,冯延巳这个人没什么才干,仰仗着他的父亲才被朝廷任用,此人蒙蔽陛下,伤风败俗,祸乱朝政。还有那个魏岑,他跟冯延巳相互勾结,狼狈为奸,贪图利益,整天构陷君子,专门结交小人,他因为巴结冯延巳所以才升了官,整天欺骗陛下,找些伶人来讨好陛下,以求陛下宠幸,他把国家的财富当做自己的私财,把陛下给臣民的恩泽当做是他的恩惠,上下蒙蔽,两头骗。福州之战,魏岑担任东面应援使,他自己烧了自己的军营,纵兵入城,结果逼得敌人铁了心死守,导致大军失败。军法规定,临阵怕死偷生者斩首,主将守城,轻易弃城,或者不做好充分的准备,这都是失职,按军法都该斩首。昨天赦免的那些将领,因为他们不是决策者,所以不该追究他们。但是魏岑和陈觉、冯延鲁可不一样,他们是为了争夺权利,所以各发号令,结果导致部队吃了败仗,国家也为之震动。要血国耻,那就应该先杀奸臣,现在您要杀两个留两个,这是不对的,应该四个全都杀掉,才能平息众怒。如今很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,而且我国东有强邻,北有中原大国。民间传言,远近危惧。所以请陛下并行法典,才是国家之幸。

    江文蔚上这道奏章的时候,就知道自己措辞太过激烈,也怕惹怒了皇帝,所以人家已经提前在江中准备了小船,安排自己的老母亲提前上了船,他呢,就等着被贬官呢。果然,他没猜错,李璟看了他的奏表,立刻下诏,责备他诽谤大臣,把他贬为江州司士参军。江文蔚也不多说,当即带着母亲前往江州。他虽然走了,但是他写的这篇文章还在,江南人士,大家都争着传抄,一时之间,居然江南纸贵。

    南唐太傅宋齐邱曾经举荐陈觉担任福州宣谕使,所以他现在竭力营救陈觉,后来也被批准了。李璟免了陈觉、冯延鲁的死罪,改为流放,陈觉被流放到蕲州,冯延鲁流放到舒州。韩熙载一看,一个没忍住,也上书弹劾宋齐邱、冯延巳和魏岑。结果李璟只是撤了冯延巳的宰相职务,把他降为少傅,把魏岑贬为太子洗马,但是他对宋齐邱还是宠信如故。韩熙载屡次上书,说宋齐邱和他的那些党羽将来必然成为祸乱,这一下跟宋齐邱结了仇,宋齐邱反过来也弹劾韩熙载嗜酒猖狂,结果韩熙载也被贬为和州司士参军。

bbwx2.com
关闭+畅/读=模式,看完整内容。本章未完,请点击【下一页】继续阅读。
上一章 - 下一页